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相关指标与部件

2025.05.28 浏览量:59

      提到尾气排放异常,很多人会想到排气管冒白烟、蓝烟或者黑烟。

      事实上,很多排放问题是无法用肉眼来判断的,需要专业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比各种成分的含量,来判断尾气是否合格。

      在车辆年检或判断发动机故障时,通常都会用到尾气分析仪。

      如果汽车尾气检测数据不达标就需要整改,但是要知道尾气排放不通过的原因很复杂(发动机方面因素:点火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和汽车二次燃烧系统都会影响汽车燃烧的产物,从而影响尾气参数),整改难度比较大。


汽车排放的检测内容

      按照国六排放标准,针对汽油机车型的尾气分析设备需要监测尾气中7种成分的指标。在这些成分中,有6种是气体,即二氧化碳(CO₂)、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₂)、氧气(O₂)和碳氢(HC),还有一种是固体微粒(PM)。

      汽油车尾气检测标准值涵盖 HC、CO、NOx 和 PM从欧Ⅰ至欧Ⅳ阶段HC 标准值依次为 1.1%、1.1%、0.66%、0.46%CO 依次为 4.5%、4%、2.1%、1.5%NOx 依次为 8%、7%、5%、3.5%PM 依次为 0.36%、0.15%、0.1%、0.02%。


部分检测项目的意义及对应部件

碳氢化物(HC)


      HC是可燃混合气不完全燃烧或裂解的碳氢化合物及少量的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CO主要来自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可燃混合气的不完全燃烧,是汽油机尾气中有害成分浓度更大的物质。CO2是可燃混合气燃烧的产物,它能够反映出燃烧的效率。随着空燃比的增加,CO的排放浓度逐渐下降,HC的排放浓度两头高、中间低,CO2的排放浓度中间高、两头低。当空燃比小于14.7:1时,混合气变浓,由于空气量不足引起不完全燃烧,CO、HC的排放量增大。空燃比越接近理论空燃比14.7:1,燃烧越完全,HC、CO的值越低,O2越接近于零,而CO2的值越高。而当混合气空燃比超过16.2:1时,混合气变稀,由于燃料成分过少,用通常的燃烧方式已不能正常着火,产生失火,使未燃HC大量排出。在理论空燃比附近,CO曲线有一个拐点,当A/F减少时,可燃混合气过浓,燃油无法充分燃烧,CO生成物便急剧增加;当A/F增大时,氧含量充足,燃油可以充分燃烧,使CO生成量减少,而且比较稳定。


一氧化碳(CO)


      尾气中的CO含量,反映的是燃烧效率。当可燃混合气能够充分燃烧时,CO₂含量比例会达到峰值13.8%~14.8%。当进入燃烧室内的混合气出现燃烧不充分,或是空燃比不正确,尾气中的CO比例均会降低。

      另外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期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车辆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氮氧化物(NOx)


      传统的车辆尾气检测会读取NOx的数据,而NO₂是由NOx进一步氧化产生的。NO₂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长期吸入会导致肺部器质性病变。因此,国六排放标准对尾气中的NO₂设置了20g/km的上限值。

      氮氧化物也是有害气体之一,过多排放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车辆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也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固体微粒(PM)

      要减少尾气中的微粒含量,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尽量避免机油进入燃烧室,这需要气门油封、缸垫和活塞环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此外,还要确保空气和燃油洁净、空燃比正确、油气混合充分,以及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