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规模、特点,理清行业共性问题和短板,扫清高质量发展障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检验检测行业在市场规模、主体类型、行业结构和领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对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在技术服务水平、市场秩序和主导权、品牌建设进度、标准化体系支撑力度、高端仪器设备自给等关键环节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建议,加快人才引育速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实验室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机构和政府开展并购整合聚力发展,加强仪器设备自研攻关打破国外垄断,聚焦优势创建差异化品牌价值,勇于担当作为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普法监管敦促行业自律,多措并举以期全方位提升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自1978年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检验检测行业也实现了市场规模的巨变。截至2022年年底,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有52,769家,市场规模4,275.84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6%,机构数量和市场规模均位居世界。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6—2022年度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除2022年报告数同比下降5.0%外,在机构数量、从业人数、年营收、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实验室面积等指标上均实现了逐年增长,表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整体仍处于成长期,吸引了大量资本入局。但2022年度各项指标增速均明显放缓,反映了行业已告别野蛮扩张期,迎来发展拐点,市场竞争加剧、投资热情下降,淘汰洗牌和转型升级将成为行业后续主旋律。
主体类型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始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建立的工业产品检验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检验检测行业结构逐渐由政府垄断转向多元化发展。1989年《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确立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催生了大批民营机构。2001年,加入WTO为外资机构进入国内检验检测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政策基础。2014年,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推动了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去行政化的改革趋势,促进了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9,846家,占机构总数的75.51%,较2013年的54.58%上升约21个百分点;事业单位型机构为10,389家,占比为19.69%,较2013年的42.55%下降约2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民营企业大量新增导致,事业单位机构数量相比2013年的10,572家,仅仅减少183家,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型检验检测机构改制进程较为缓慢。
1.3行业结构
整理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情况如表3所示,可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明显的“二八定律”,不到20%的机构瓜分了约80%的市场业务,行业营收集约化特征明显,但2022年规上机构数量同比仅增长0.95%,增速下降明显,表明小微机构规模扩大困难,市场竞争逐渐由增量市场的“跑马圈地”转变为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
截至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96.26%为从业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微企业,73.69%的机构只在本省内提供服务,仅有318家机构走出国门提供跨境服务。目前,行业呈现“小、散、弱、服务半径小”的特点,参照其他产业变革历程,检验检测行业有待涌现一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范围广、管理能力强、科技创新驱动的优质企业,完成行业整体的大浪淘沙,最终留下一批支撑中国检验检测行业的顶梁柱企业。
下一篇: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规范有哪些?